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3-10-08 04:05:19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此文共2893字]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历史属于基础学科,自然应该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头,当好表率,具体来说,历史学科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为宗旨,把课堂当作培养历史创新能力的最佳阵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学意识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教师更应该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敢想敢做,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时,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考虑如何落实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要求。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智慧、教学艺术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再结合过程。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富于创新的人格

课堂教学任务是教师与同学共同完成的,而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更不用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此处隐藏1773个字……意见起主宰作用。……自由的另一个标志是一个人能够随心如愿地生活,因为人们说这是自由的效用,就如不能随心如愿地生活是奴役的效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史料研读的融合贯通,要从史料的核心语句、史料的主旨内容、史料的主要思想等方面,读懂读透每一则史料。如甲的关键词是“法律”“起誓”等,关键语句为“恪守法律”,主旨为突出法律的宣传,强调法律的尊严。主要思想为“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当时已深入人心,梭伦通过修改法律进行改革,恪守法律保证了改革的实施。再如丙除了揭示民主政体的两个特征外(体现平等的轮流统治和被统治,及保证公民随心所欲地生活)。我们还从“他们说……”中推测,亚里士多德对平民主义政体的态度,即不赞成这种政体,因为这种政体实质是“穷人”压迫“富人”的统治,容易出现“多数人的暴政”等后果。史料研读的融合贯通,还要从史料间的相互关系,如共同主旨内容或共同思想内容等方面,揭示史料间的内在联系。如甲、乙的通融之处在于,公民恪守法律成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前提,法律保障了社会公正,维护了公民利益,当权者都需依法治理国家。甲、乙、丙的共同之处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根本诉求是公民随心所愿地生活,即保证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正等。同时,史料在研读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史料内容暗含的惊喜,这尤其需要慢慢的咀嚼和分析。教师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史料,领会、感悟和提升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世纪是“创造的世纪”,作为一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学意识, 发挥历史学科特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此文共289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华宇文秘网 www.8868562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