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大姚县三岔河乡荞苴村委会是州统计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在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社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掌握荞苴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困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期,我通过入户走访、村领导班子座谈、自己驻村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荞苴村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致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驻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8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一、外二、三龙树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户,有乡村人口治理发愣功人,村党总支一个,村支部5个,其中党员有35人,女性党员5人。
全村国土面积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23483.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状况
荞苴村 ……此处隐藏12769个字……等基础设施工程难以全面启动,农民生活环境较差。
4、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据调查,全村委会的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公共事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水平低,全村委会仅有一处设施简陋的医疗室,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就往往导致返贫;科技、教育、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部分小学甚至没有统一的课桌。
5、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无法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干部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停留于行政式命式,思想僵化,工作被动;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大多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意识传统,又疏于学习,对发展农村经济能力不强;四是工作作风不踏实。体现为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式不人性化,导致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难于开展工作;五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只能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也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之间、村寨之间的统筹,实现共同发展。受交通、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很大的发展不平衡性,对此,应加大对落后村寨的扶持,实现共同发展。
2、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方面。
3、继续加强对农民素质的培养,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知识化。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