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和孩子的日常作息中,是很值得期待与兴奋的,短短的一个上午,看到孩子们的多面,看到老师们的独一,也引起了自己育儿的两点思考:
一是对孩子包容的度在哪里?也许规则与轻推也是爱的一种形式。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朱老师强调先举手后发言、在做早操时,认真跟着老师做的小朋友才能早一点回教室玩耍、小板凳要轻拿轻放……小六班的课堂秩序与作息纪律一直在线!儿童心理专家有这样一种提议,给予孩子无尽的包容,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样的看法一度很影响我自己的育儿观,但实践了一段时间后,似乎也看到了无尽包容带来的弊端。朱老师说,面对一个孩子我们可以好好讲道理,但一群孩子,我们更应讲规则。的确,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的社会是有秩序的,规则意识要早早建立在孩子的价值观中,尤其在一个小集体内,老师不是孩子的保护神,建立规则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也许是我在班上更多时候在跟别的小朋友互动,自己的孩子感觉受到了冷落,哭了起来,并且哭了很久。我反思了原因,一是前一天我并未跟孩子详细说明到班上是要面对全部的小朋友,而不是单独去陪伴她;二是在长期的包容中,孩子的心灵受到保护过度,心理承受能力过弱。孩子大哭起来,我并没有立即安慰,先由朱老师出面,这就是要说到的轻推,我立马凑过去安慰,也许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是要带着她妥协还是给她一臂之力轻推她,家长的引导与老师的鼓励很重要,这也让我更相信孩子鼓起勇气去解决自己面对的困难,是成长的必须。
二是学校与家庭的无缝接壤,也许是给孩子最自然的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有惯性的,如何保持孩子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入园以后,老师们有心培养孩子良好、正确、有序的生活习惯,回到了家,如果脱节,孩子行为习惯的惯性也许更容易朝惰性发展。助教的一上午,朱老师应该是在所有活动的间隙都提醒了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如厕和喝水问题,以避免在活动或教学中,孩子频繁打断节奏。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我的孩子在学校有良好的如厕习惯,但在家却是主要赖我们父母,脱裤子、擦屁股、穿裤子、洗手,一套流程在学校进行得很顺利,回到家就要扯着嗓子喊爸爸妈妈帮忙。如果孩子在学校训练得很好,在家就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父母真是越界过多,放手的爱,也许更是有效的爱。二是,有其他小朋友会总在活动与教学中找上厕所的借口,我观察了下,或在水池旁玩,或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溜达。朱老师有发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会当下批评小朋友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各种特性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问题,比如我的孩子表现得很容易受伤,有小朋友表现得不守规矩、我行我素,也有小朋友会有些小任性小霸道,观察老师的处理,都是在当下给予所有孩子同样的规则,所以,反思我自己的育儿观念,要接力好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如果回到家庭就脱节,无疑会对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独立意识造成阻碍。
感谢这一次助教实践,感谢小六班辛勤付出的三位老师,我相信幼教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你们扣好了,我们父母更应该再接再厉!
省幼小六班xxx妈妈(xx)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