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巧“创”、实“干”,做养老事业的奋斗者
勇“闯”,敢闯敢试。养老服务行业完全依靠市场化是不可行的,突出公益性,发挥社会效益,做好示范引领,成为培训龙头,评估制度到位,监管指导跟进等是当前事业的中心。勇立潮头,敢闯会创,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打破常规,提升工作效率,做养老事业的“排头兵”。
巧“创”,巧妙创新。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养老服务产业联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生态,“智能硬件+APP+数据”的先进解决方案,助力养老资源实现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 安全管理及预防(尤其防摔)、情感陪护及心理健康、更细颗粒度的监测维度和流程等领域的智能养老是大势所趋。大胆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勇于打破常规,提升工作效率,做养老事业的“领头雁”。
实“干”,积极作为。中国养老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养老事业社会环境严峻。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化”、“空巢化”以及“少子化”等现象也日益突出。而老年群体恰好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的高发人群,占比接近50%。对于以上类型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护理难度相对要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高。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过去,国内的养老机构主要由政府主导,几乎没有什么营利性的存在。现在,市场格局变了,政府主要承接低收入老人,市场和社会承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人。但目前在中国,政府与企业胶着一起,市场并不完全具备从政府手中承接养老服务的条件。
医养结合的壁垒。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
专业人才缺口大。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从国际标准上来说,照顾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应是2:1,即2个护理人员照顾1个老人,但国内目前情况是一个护士负责10个老人。目前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名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
硬件、资金缺乏。养老机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建设,但除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外,民营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场所条件有限,发展空间不足。很多养老机构占地面积不足,老人入住后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很多生活设施存在缺陷。
面对养老事业当前的重重困境,以实干为荣,用实绩说话,做养老事业的“主力军”,我们责无旁贷。
恩格斯说:“具有某种程度的热情对于一个战斗者倒是相称的,一个无动于衷地拔剑出鞘的人,很少是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勇“闯”、巧“创”、实“干”,闯关夺隘、顽强拼搏,力争在养老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大作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