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觉得,一些人对自己的干部身份,似乎有什么误解。什么是干部?这是一个问题。
“干部”这个词,原本不是汉语亲生的孩子,是舶来品。上世纪初,“干部”这个词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1922年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党章,第一次把“干部”写进去。由此中国开始出现了干部群体,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干部文化。
干部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大体就是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公职的人员。他们是组织和团队的骨干力量,是带头人,带着大家完成目标。从农村到城市,从基层到中央,从荒僻之壤到繁华之落。无处不有干部。
今天还有人以为,当了干部就是领到了长期饭票,少干也能喝辣吃香。中央出政策,应付之。上级下任务,拖延之。群众来办事,敷衍之。发展有难题,忽略之。干部,成了“不干”。
干部不特殊,干部应当很简单。毛泽东说:“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是,没有干部也不行,但是,事情是广大群众做的,干部起一种领导作用,不要夸大干部的这种作用。”
十二大党章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做了党的干部,就要简简单单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下面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周书记的一记耳光
1980年的春天,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同志到曹县革命老区曹县韩集乡红三村,去看望一位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到韩集后,周振兴书记直接到伊巧云老人家中,看到伊巧云重病在身,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您老人家还有什么要求?伊巧云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 ……此处隐藏3185个字……光是公交集团的人,还有对此事知情的其他人。他们不光去看望年岁渐长的罗瑛,也为那个村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投资,修路,建新校舍…
湘儿是寡妇罗瑛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但正是这位母亲的放弃,让一个悲剧有了昂扬的走向,有了最出人意料的后来。
一个农村的村妇,能有如此心胸、如此宽容、如此格局,她用一个人的放弃,点燃了身边无数人的善良,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敬佩不已!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经常想,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组织把我们放在这样一个位置,工资有保障,不必为生计发愁。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有一句歌词非常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个别同志不讲协作,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别人需要配合的工作,推诿扯皮、态度消极,甚至站在一旁看笑话、说三道四。有些干部连自己负责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包容和善良之心,正确对待他人、和谐共事、相互体谅、相互补台;有的不讲政治、不顾大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敢负责,遇到困难就躲、遇到矛盾就绕,避实就虚、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这怎么能把工作做好,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干部,别不把自己当干部,否则真的会有哪一天当不了干部。
如果干部前面加上“领导”两个字,就更得留神了。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不好当。上得了庙堂,下得了田野。站位高得上去,身段低得下来。扛得住一岗双责,听得进批评意见。看得见民间疾苦,解得了难题硬核。
领导干部前面如果再加上“高级”两个字,要求就更高了。最是要身体力行,最是要表率当先。最是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干部,干不?干!撸起袖子加油干!